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深度调查分析-文化生活

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市场深度调查分析-文化生活

* 来源: * 作者: * 发表时间: 2020-07-11 0:47:41 * 浏览: 4
1.中国的制造业很大,但实力不强。机器人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。近年来,中国的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。制造业在世界上排名第一。但是,与世界制造业大国相比,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,资源利用效率,信息化水平,产业结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,表现出“大而不强”的特征。 。产品主要是低端产品,附加值通常较低。近年来,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趋势图。随着基于信息物理系统(CPS)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,全球制造业格局有望重塑。为了抓住新一轮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,德国工业4.0,美国再工业化,日本的再发展战略,韩国的制造业创新3.0等战略已经出台。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技术竞争。根本目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创建制造业。该行业的国际竞争的新优势。结合本国国情和制造业发展现状,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发展战略,这是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十年行动纲领。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十大重点改革领域之一。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宝石,也是工业4.0的九个基石之一。它的发展过程将在我国向智能制造的过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我国的机器人公司目前集中在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领域。总体而言,日本,德国,美国和韩国在机器人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。日本在研发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方面具有技术优势,而德国工业机器人在系统集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。从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来看,上游核心组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。中游的本体制造商已经压缩了利润率,降低了毛利率。提高我国工业机器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减少核心组件的外部依赖性。从机器人销售的角度来看,自2013年以来,我国已成为世界机器人市场。尽管我国机器人公司的收入取决于产品规模的扩大,但从利润的角度来看,利润率有待改进。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:核心组件具有高度的外部依赖性,减速器,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约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%。中国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该应用程序主要基于进口产品,并且利润空间受到挤压。二是低端高端产业。目前,我国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存在结构性问题。工业机器人大多集中在低端产品上,需要提高多自由度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高。我国的服务机器人有机会超越弯道,技术的工业化将需要时间。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相对成熟和市场结构相对巩固相比,全球服务机器人目前处于市场引入期,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小。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个人/家庭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。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个人/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普及率首先增加。在医疗卫生,disaster灾与国防,服务机器人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应用场景逐渐扩展到劳动,康复,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以及消防。与用于企业生产协助(ToB)的工业机器人不同,服务机器人主要消耗人员(ToC)。因此,服务机器人具有更多的消费属性,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。未来的市场空间大于工业机器人。庞大的人口基础,潜在的市场需求以及当地文化发展的特殊需求情景,实际上为我国提供了在服务机器人一角超越的机会。 2.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机器人产业化进程。多种驱动因素的共振有利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。我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,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减少关键零部件的外部依赖,抢占高端产品市场。在服务机器人方面,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将加速产品渗透率的提高,服务机器人的消费属性也将使其市场空间更大。从长远来看,机器人产业受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驱动:人口红利期满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促进机器替代;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率仍然很低;未来的增长空间很大。处于市场引入期,中国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,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的总体框架下,各种机器人支持政策不断落地。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确 认